一个约五六岁的小孩子,拿着一块西瓜皮,走了10来米远,扔进路边一个绿色的垃圾桶。
这是1日记者在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吴庄屋村看到的景象。记者问:为什么不随手丢在路边?他说:“妈妈教我要丢到垃圾桶里。”
路边的垃圾桶是混凝土做的,外面涂成绿色,桶壁上印着“村容整洁,美化家园”字样。华容镇宣传委员高小文介绍:“这种桶价钱*,150元一个;耐用,不会老化;固定,塑料垃圾桶规格全,不会被偷;桶很深,扔进去的废纸、塑料袋不会轻易被风吹得到处飞。”
为清洁乡村,美化家园,华容区今年在全区推广这种垃圾桶,目前已经安放了数千个。区内国道、省道和村庄主要道路边,山东塑料垃圾桶,都已经或将要安放。农村每3户人家安放一个。
相比以前的垃圾池,阿拉善塑料垃圾桶,这种垃圾桶“点多面广”,更*培养人们的卫生意识。在村民房前屋后、乡村道路两侧,确实很少能看到垃圾。
据介绍,垃圾桶没让老百姓出一分钱。**“以奖代补”,给卫生工作做得好的地方**安放。村子里每50户设一个清洁员,主要由特困户或低保户担任,负责垃圾桶的清理,工资由财政列支,每月200元。
区文明办副主任涂剑说:“垃圾桶的推广,提高了农村人的清洁意识,为农村的日常保洁建立了长效机制。
无处安放的建筑垃圾
数量不断增加,处理形势却不容乐观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占5%左右,这意味着90%以上的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消纳。那么问题来了,这些未经正规处理的建筑垃圾去了哪里?
无序填埋、乱堆乱倒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。据实地调查研究发现,不少地区城市,远离主城区的郊区甚至农村,被规模庞大的建筑垃圾**,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。
近年来,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,各地都建起垃圾处理厂和焚烧厂等,为城市垃圾的消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。既然如此,建筑垃圾也理应成为受益的成员之一,为何正规消纳率如此低下?
在笔者看来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垃圾处理,之所以合理回收利用率低下,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:首先,成本高昂。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垃圾,建筑垃圾因为数量、重量以及处理难度大的缘故,成本相对高昂,因此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,内蒙古塑料垃圾桶,不远将其运送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消纳。其次,垃圾处理厂承载力不足。正规的垃圾处理厂在规划建设初期,对容量没有进行合理的预估,导致承载力低下;还有就是不少垃圾处理厂建设年份已久,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处理需求,从而导致建筑垃圾的消纳问题难解。最后,地下填埋方式的逐渐退出。就算建筑企业将建筑垃圾运送至垃圾处理厂,且垃圾处理厂接收,但因为垃圾填埋方式的逐渐不合国情,导致这些建筑垃圾被送到偏远的地区一倒了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