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顺应自然规律层面把握环保新常态
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,一方面要认识到优胜劣汰和自然发展的客观存在;另一方面也要切实理解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,人的行为不加控制就会伤及自然。
人类行为不当会带来气候变化问题。二氧化碳严重破坏了气候平衡,**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复杂影响。种种迹象表明,**变暖已扰动了地球正常运转的机能,撼动了自然的根基。同样,由于普遍使用氯氟烃,大气中氯浓度大大增加。另外,由于臭氧层损耗,增强的紫外线辐射催化了城市上空受污染空气之间的物化反应,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污染复合体。一个区域的生态破坏需要几十年到上**的时间来修复,淄博市塑料垃圾桶,然而气候受到破坏后,其修复期远远不止**千年,甚至无法逆转。
现代化进程也给地球生命体*力带来重创。农业生产、消费和产出的废物,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。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,小塑料垃圾桶,土地始终处于被较度开发的疲惫状态。其中,施用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问题已广为人知,种子资源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。为迎合一些商业化目的,塑料垃圾桶盖,很多**资源和传统品种被遗弃,面临种类减少、品种单一和基因流失等问题。此外,农村地区的资源被源源不断送入城市,而城市消费中产生的废物和排泄物无法返回农村,这一自然代谢的裂隙在流失农田营养的同时,成为许多垃圾处理难题的根源之一。
垃圾处理是节能环保中较具市场与前景的项目,也是目前世界上一不断增长的“金矿”。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统计,2014年中国生物质及垃圾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6.7%,达到1.9GW,成为**生物质及垃圾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较多的三个国家和地区之一。
随着政策激励以及技术的不断完善,生物质及垃圾发电在**范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中国也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。
业内预计,**生物质及垃圾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在2015年将达到96.3GW,在2020年将达到150.3GW3,可以看出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。
“垃圾围城”是个**性的命题,也是我国环境整治的重头戏之一。相关数据显示,大塑料垃圾桶,目前,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**过80亿吨,占地80多万亩,且垃圾产生量仍以5%—8%的速度增长,占地量以平均每年4.8%的速度持续增长。
在垃圾量猛增,填埋难以为继的情况下,焚烧处理作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项成熟技术,开始成为垃圾处理中的重要手段。
与传统填埋方式不同的是,垃圾可免除埋在地下千年都难以分解的困扰,将垃圾资源再生利用,既有利于环境保护,又能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,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,是一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大事业。
事实上,对于垃圾处置,我国也一直很看重焚烧处理对“垃圾围城”缓解的作用。